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

中文 | EN

研究团队

 
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团队 > 于杰课题组 >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间的化学突触中充当信使作用的特殊分子,在人体中广泛分布,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于杰研究员在对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成果,包括:

利用免疫亲和层析的方法首次从大脑的特定区域(海马体)提取到内源的AMPAR受体复合物,鉴定了与其相互作用的多个辅助蛋白,解析了多个蛋白组成的内源大分子复合物的电镜结构,揭示了兴奋性神经受体AMPAR在体内的组装机制 (Yu, et al., Nature, 2021);

借助新兴的SMA 多聚物成功的模拟了甘氨酸受体(GlyR)在天然脂质环境中的状态,首次解析了GlyR与不完全激动剂结合后呈现的闭合、开放和去敏化三种连续构象,从而阐明了抑制性神经受体GlyR受底物调控的门控机制 (Yu, et al. , Cell , 2021);

首次解析了体内主要存在的、三种亚基α1,β1和γ2组成的异源五聚体GABAAR的结构,揭示这三种亚基形成异源五聚体的排列方式和组装机制 (Yu, et al., elife, 2008)。


图片1.jpg



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Cryo-EM)和免疫学的手段研究神经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并结合电生理学、荧光显微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揭示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机制以及为药物研发提供精准的原子模型和分子基础。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内源神经递质受体复合物的组装和致病机制

(2)代谢相关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3)功能性抗体的开发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21-68582271
地址: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海科路100号 沪ICP备05005485号-3